砂拉越雲南善堂简介

砂拉越云南善堂是一个民办的慈善福利团体。在五十年代初期由斋姑佃文香女士联合虔诚信士谢保宜等人发起成立,并捐献积蓄作为筹备经费。在他们努力奔走下,于1956年12月16日获准注册为合法社团。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宋大峰祖师的遗训:救苦济贫、赠医施药、施棺助葬、提倡行善」的使命和承诺,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砂拉越州历史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服务机构。在过去几十年来,本堂的堂务与老人收容所的营运管理及社会服务均有长足发展,逆合社会需求,为市民提供各项的服务与协助。

随著本州社会的迅速发展,也意味著善堂上述的慈善福利工作的负担加重,本堂必须应用有限的人力与财力来完成社会的重托,因此社会人士对本堂的捐助是极为殷切的,只有全面让社会各阶层了解善堂的过去和现在的一切、让大家认识 各项善举的意义,才能更有效地获得支持及逐一的落实善堂的所有计划,并使本堂的堂务迈向新的里程碑、同时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慈善服务。

 

云南善堂筹备会的经过

 

善堂起源於潮阳、潮汕一带、堂内中崇奉宋大峰祖师。佃文香女士原籍广东潮州、幼时虔诚崇拜潮安浮洋市云隆善堂祖师之功绩德业,以资修身养性,广行善举。

一九四九年佃氏承祖师降灵附身,入山学法,经半年时间,得祖师点化,威灵昭著,从此隔绝尘世,衔命行道。一九五零年迁至黄土路,设坛提供求神膜拜,为善男信女指点疑难。一九五一年,再迁万福路(即现今市议会平民房办事处)设坛供奉,祖师乩示,并由云隆与南安两善堂名,取其堂名首字,命名《云南》善堂,与潮安浮洋市云隆善堂及新加波南安善堂同一体系,宗旨均在济贫救苦,施棺助葬及其他慈善事业。当时佃氏亲身执行乩务工作,为各方善信人士查程问事,指点迷津,义务为病黎理药。

一九五三年又迁往王观兴居士宅边之旧车房设坛,建设材料及布置一切概由黄汉昌先生协助。一九五四年,佃氏敦促虔诚信士黄汉昌、谢保宜先生等组织筹备会,进行建堂计划,但碍于种种因素而告吹。

一九五五年佃氏再度催促组织筹备会,并献捐三千六百元作为筹备会经费,派黄汉昌先生等赴新加坡南安善堂学习组织善堂系统。时隔不久,黄汉昌先生等返抵古晋,便联合发起人谢保宜、陈琳秀、曾建藩、杨关益、沉亚猪、张兆全、张燕梅、李金标诸先生等,发起倡组云南善堂机构,当时全体会员一百三十八名。

 

产生建堂筹募委会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八日假海唇街潮州公会召集开会,即席产生建堂筹委会。陈鸿彬、陈时安、郭图杰、陈家金、陈保生、陈奇亮、陈作华、林经聪、冯炳林、沈平鸿、张振藩、李亚钟、杨芝娘、黄纪木、黄树杰诸先生等十五人,提呈社团注册官,申请筹备准证,在筹备会诸公努力奔波与推动下,一九五七年春,堂员人数迅速增加,但无固定堂址,以致几度搬迁,殊感遗憾,斯时蒙先贤郭锡逢公殷然捐献实甘玛地皮二段,作为建堂之用,并免费提供田振安路瑞发成号二楼,作为本堂办事处,进行筹募建堂工作,敦请慈善家陈焕其先生、社会贤达王观兴、郭锡逢、何益周诸先生等为名誉主席,王其辉、杨清和、宋天柷诸先生为顾问,向政府中请批准向社会热心人士及善男信女募捐,作为善堂建筑费。

其后,本堂便由一个执委会全权处理堂务及推动福利事业工作,履行祖师遺训,组织蓝十队,专司救灾送殡工作。

一九五八年三月初陈桐合老先生从中国潮汕庵埠太和善堂恭请宋大峰祖师金身,乘轮一路安抵古晋,供奉於王观兴家旧车房,同年五月廿五日(农历)祖师正式升堂入座。

一九五八年初,经获政府正式批准成为合法社团,开始进行鸠工庀材,一方面募捐工作如火如茶地展开,一方面由郭锡逢公托人绘画本堂各项建筑物蓝图,并负责策划一切建筑工程,期间虽然经历风雨波折,而执委们抱著破釜沉舟之意愿,毅然承担任务,且得社会热心人士之支持下,经於突破难关,顺利进行。一座耗资六万馀元之堂皇庙宇,经过年馀之赶工建筑,终于在一九五九年六月廿八日全部工程宣告竣工,敦请总督爱贝尔爵士主持开幕,为本堂发展掀开新的一页,奠下善堂千秋德业之基。

一九五八年,筹委会诸公,鉴于一般孤寡老人,餐风露宿,为贯彻本堂宗旨起见,决再筹建收容所收留老人,但限於堂址不够应用,由当时总务黄汉昌,主席谢保宜及杨关益先生代表,向郭锡逢公磋商,再度报效地皮一段,面积点二五亩,供建老人收容所之用,蒙郭公欣然答应,唯以半送半卖之价格售予善堂。当时善堂经济窘迫,复蒙郭公允准分期式摊还款项,且其数目多寡无拘。郭公此种热心慈善精神,殊堪作为典范。

有了土地,便兴工建筑,当时筹委会限於经济,而工程又浩繁,预计建筑费之需甚钜,且将来院所建峻,傢俬器具等项设备,绝非少数人之财力所能举办,於是发函全砂各埠,恳请各界热心慈善人士,给子慷解义囊,共襄善举,同时派出负责人到各地劝募捐款工作,每经一地,均受当地贤达热烈欢迎,解囊相助,凑上本堂堂友认捐,筹足数万元建筑费后,翌年秋间,动工兴建,於一九六一年六月廿四日完工,并举行老人收容所大厦落成典礼,敦请省长汤玛斯莅临开幕,并设宴庆祝,迎接本堂具有慈善历史与最腾欢之日到来,邀请政府高级长官、地方显要、各屬公会代表,本外埠贤达莅临参加,济济一堂,为况殊盛,从此奠下慈善工作根基,收留社会中孤寡无依之男女老人,提供一个安渡晚年之所,为社会解决一部分的老人问题,促进了国家社会的安宁与繁荣。